
「在演繹盛宗亮的作品,賈元元幻想、自由的風格就如同樂曲為她而寫一般」; 「她在聲響上相當敏銳,她的音色表現及掌控極為奇妙」。--Howard Ailbel, 紐約音樂會評論
「她顯現了極佳的力度及色彩的掌控能力」。--Lyn Bronson, 蒙特瑞音樂活動
鋼琴家賈元元不僅活躍於舞台演出,也衷心致力於鋼琴教育。她於2004年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威爾演奏廳的獨奏會首演倍受讚揚,獲樂評家Howard Ailbel於「紐約音樂會樂評」雜誌中給予高度評價。她成功的演出也贏得了不少後續的演出邀約。自2007年起在國家演奏廳頗受好評的返國個人獨奏會後,於2008、2010、2011、2013、2014、2016、2018、2020、2023年相繼推出以整場練習曲與改編曲、奏鳴曲、二十世紀法國鋼琴作品、夜曲、音樂的象徵表現、 「情話」 、貝多芬晚期作品、 「幻想曲的各式樣貌」 等主題之獨奏會曲目,展現紮實的演奏功力及求音樂深度的企圖心。
曾任教於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暨研究所。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及實踐大學等三校音樂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教授鋼琴作品與風格研究、二十世紀鋼琴作品研究、鋼琴室內樂、雙鋼琴及四手聯彈、大學、碩士班鋼琴主副修個別指導課、樂曲詮釋分析寫作指導等課程。學生們於年度臺灣區縣市音樂比賽、校際協奏曲比賽、獨奏會、大師班、論文寫作及國內、外碩博士班升學考試與申請入學中都有傑出的表現。
賈元元自幼即表現傑出,1990年通過教育部音樂資賦優異學生出國甄試,並保送進入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1993年甄試保送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1997年分發實習於臺北縣立二重國中。2000年及2005年分別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學院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Flora L. Thornton School of Music) 鋼琴演奏碩士 (Master of Music) 與音樂藝術博士 (Doctor of Musical Arts),並榮獲USC提名為全美Pi Kappa Lambda音樂協會榮譽永久會員。鋼琴演奏曾師事 Prof. Bernadene Blaha、Prof. Kevin Fitz Gerald、諸大明教授、董學渝教授、林公欽教授、張怡仙老師,理論與作曲曾師事 Prof. Robert Moore、戴維后教授、蕭慶瑜教授、盧炎教授、黎國鋒老師。
賈元元曾獲臺灣區 84 學年度音樂比賽鋼琴成人組冠軍 (1995),及三度獲得臺灣區音樂比賽樂曲創作冠軍 (1995, 1992, 1990)。旅美期間更榮獲紐約 Artists International 傑出藝術家獎 (2004),洛杉磯 Young Artist International 年度青年藝術家獎 (2002),Carmel Mus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亞軍 (2002),USC 年度室內樂演奏家獎 (2001, 2000),Phi Kappa Lambda 榮譽會員殊榮等。近期獲頒亞洲「史坦威教育夥伴」殊榮,表彰其演奏、音樂教育方面的成就與努力。
賈元元以獨奏家及鋼琴合作音樂家身份活躍於舞臺。獨奏會、室內樂及新音樂發表等形式的演出足跡遍布臺灣、中國、美國與加拿大等地知名音樂廳。包括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威爾演奏廳、洛杉磯縣立美術館音樂廳、 班夫音樂節、“I Palpitti 獨奏家群” 於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at Taos 音樂廳、Beverly Hills 圖書館與市政廳、廣播電台KMZT 105.1 “Sunday’s Live!” 音樂會、KUSC 91.5現場音樂會等系列、美國懷俄明大學Buchnan 音樂廳、洛杉磯史坦威鋼琴演奏廳、芝加哥VanderCook音樂學院演奏廳、韓國 “One Month Festival”、臺北國家音樂廳及演奏廳、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表演廳、北京中央音樂院附中音樂廳、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廳、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及光復廳、功學社音樂廳、東吳大學松怡廳、新北、桃園、新竹、臺中等地文化中心、臺中中興堂、臺南涴莎音樂沙龍、高雄音樂館等地演出。
近兩年演出包括鋼琴獨奏會 「百變‧幻想」 於臺北國家演奏廳及臺中歌劇院小劇場演出,與臺北陽光交響樂團合作 D. Shostakovich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建校100週年鋼琴學術研討會暨音樂會」及美國南加州大學臺灣音樂校友會「舞動南加州V」巡迴音樂會於臺北國家演奏廳、臺中歌劇院小劇場、高雄衛武營表演廳演出、應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執行校外補助計畫實施開課之創新課程」音樂敘事講座暨演奏,及實踐大學碩士班師生聯合音樂會等。賈元元2024年3月底甫於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史密茲紀念音樂廳舉行獨奏會,及洛杉磯巴沙迪那市史坦威中心、及北加州山景市藝術學校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指導。7月應邀於韓國首爾AIPAF (Asia 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 and Festival with Competition) 演出、大師班指導、及國際音樂比賽評審。8月應邀於鳴石鋼琴音樂節大師系列演出個人獨奏會、講座與大師班指導。2025年將再次美國巡迴獨奏會及大師班、講座,以及國內的個人鋼琴獨奏會。
論文發表、講座及電台訪問邀約包括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鋼琴教學學術研討會暨論文發表會」發表論文「最後的珠玉¬- 貝多芬《六首鋼琴小品,作品一二六》之教學探討」(2019)、臺北市立大學「藝術學刊」發表論文「美國作曲家葛利菲斯、巴伯、李伯曼鋼琴夜曲之研究」(2018);「德布西《十二首練習曲》中「為全部五指的」「為三度的」「為八度的」「為半音階的」「為琶音的」音響及技術層面的教學探討」(2012);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講座、台大鋼琴社、台南音樂教師聯誼會、功學社「音樂講堂」、YAMAHA 音樂教師聯誼會等邀請,演講「百變·幻想- 幻想曲多種樣貌」(2023)、「鋼琴音樂中形塑的女性」(2022)、「解碼貝多芬」(2020)、「古典與浪漫主義- 概述貝多芬及布拉姆斯的鋼琴音樂風格與特徵」(2019)、「象徵主義與現代主義-概述德布西與拉威爾鋼琴音樂的風格與特徵」(2019)、「穩定度的展現-實力養成秘笈」(2018、2016)、「淺談巴哈鋼琴作品- 啟程之鑰」(2017)、「從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談起-探浪漫樂派鋼琴作品的特色」(2016)、「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談踏瓣的應用」(2016)、「Take it Easy! 準備比賽的貼心叮嚀」(2016)、「全國音樂比賽講座-曲目 練習之建議」(2015)、「「活」的音樂! 談拍點、呼吸、到音樂的舞蹈性」(2014)、「二十世紀鋼琴音樂概論」(2014),「運籌帷幄- 適當運用從手指、手臂到身體的彈奏」(2013)、「感覺到音樂的律動了嗎? 談基本拍點、呼吸、到音樂的舞蹈性」(2013)、「音樂的線性思考- 和聲、對位、與調性色彩」(2011、2013)、「二十世紀的美國鋼琴音樂」(2010),以及「最基本的基本功- 如何在音階與琶音練習上,下一些不一樣的功夫,以及延伸的思考」(2010、2013)、及「淺談賢克分析法 (Shenkerian Analysis)」(2006)。數度於臺北市立成功高中舉行「午後的鋼琴呢喃」、「音樂藝術特色課程」鋼琴大師班,及受邀國立南港高中校刊以「追」為主題的「名家專訪」。受邀IC之音97.5「馬利音樂沙龍」及漢聲廣播電台「琴韻心聲」、「音樂沙拉Bar」節目專訪,自2018年10月起受邀在「音樂沙拉Bar」節目開闢每周一常態帶狀單元「賈元元老師的古典音樂課」節目至今,頗受好評。
詳盡的演出及講座、廣播節目內容資訊請參閱個人網頁 www.ednachia.com,及 PODCAST "Edna Chia"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dna-chia/id1547113609
-01.png)

